从3个信息看,央行降息渐行渐近?
最近,除了娱乐八卦,市场上关于央行是否会降息的讨论也比较多。毕竟央行降息事关经济,也对A股影响比较大。
那么,笔者尝试从3个信息,快速分析一下央行降息是否渐行渐近?
信息1:10月份经济数据有所回落
11月中旬起,我国10月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其中,10月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降至4.7%,环比回落1.1个百分点;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降至5.2%,创年内新低;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降至7.2%,环比放缓0.6个百分点。
这份数据,怎么看呢?用统计局的话说就是经济“长期有基础,短期有支撑”。不过,虽然数据回落在可接受范围内,不过那还是要积极的应对,未雨绸缪。让经济运行保持相当的平稳。
这几项数据里面,消费数据的下降值得我们重视。我国经济有传统3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目前投资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有限,而出口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大,面临不确定性高。在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里面,刺激消费可增强经济的韧性,增加对外部不确定因素的抵抗力。要刺激经济,除了减税减负,适当的流动性刺激也是有必要的。这里面,降息可作为一个备选项,在必要的时候推出。
信息2:央行近期不断释放宽松信号
要增加流动性,除了降息,也有别的选项。比如通过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
比如,11月5日,央行开展MLF操作4000亿元。11月18和19日,分别开展1800亿元和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
释放流动性,有利于刺激经济。这里面有个重要的信号就是,上述操作利率都有所下降,普遍下降5个基点。这里面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央行释放货币宽松信号,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果然,11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较9月报价下行了5个基点。
虽然没有全面降息,但央行11月以来的多次操作,释放了货币宽松信号。使得降息操作变成了可选项。
信息3:央行要加大信贷投放
由于10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6189亿元,同比少增1185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5470亿元,同比少增1671亿元。两者均低于预期。11.19央行召开座谈会,强调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其实,要加强信贷的支持,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要借钱给有需要的企业和农户个人。要借出去钱,首先也得要有足够的钱,其次利率要便宜。
利率这方面,可通过MLF,LPR利率的下降来进行局部的调整。但是如果要全面加强信贷的支持,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扶持,光靠LPR等还不够。毕竟LPR最终主要服务的对象是中小微企业和农户。换句话说,未来要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降息是有必要的。只是在时机的把握上还需要再拿捏。
所以,从上述3个信息,可以看出,面对10月份经济数据的回落,为预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央行释放流动性宽松信号,并且要加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也使得央行降息的可能性在加大,渐行渐近。
不过,由于10月份CPI指数升至3.8%,虽然近期猪价开始有所回落,但还需要观察后续走势,所以,央行降息这件事虽然给人的感觉是渐行渐近,但还要耐心等待。
免责声明: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意见!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