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正文

稳定经济主体通胀预期 促进总体物价水平在合理区间运行

  • 发布时间:2019-11-21 15:53:59  来源:
  • 本报记者张沛

    CPI和PPI分别是反映某一时期内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今年以来,CPI由年初不到2%的水平逐步走高至10月份的3.8%,PPI从4月份的0.9%年内高点逐步下探至10月份的-1.6%,CPI和PPI的走势引发多方关注。

    11月16日,人民银行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专栏形式全面分析了CPI和PPI走势。《报告》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大体平衡,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CPI结构性特征明显

    实际上,2019年以来单月CPI同比涨幅有所走高,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尤其是受猪肉价格较快上涨所拉动。《报告》强调,这关系到居民“菜篮子”消费成本,须引起重视并妥善应对。

    “《报告》认为CPI同比走高有明显结构性特征,虽然猪肉价格涨幅较高,但非食品价格、服务价格涨幅均处于近两年来低位。”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正如《报告》所言,前10个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4%,其中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供给量下降较快,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9.7%,并通过消费替代效应带动牛肉、羊肉、蛋类价格上涨,是CPI上行最主要拉动因素。此外,鲜菜、鲜果价格在个别月份受极端天气影响也出现阶段性上涨,近期已回落趋稳。同时,除食品外的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近日表示,整体CPI处于温和上涨态势。具体看,10月份核心CPI只有1.5%,与上月持平;1月至10月份核心CPI是1.7%,与前三季度持平。此外,1月至10月份CPI同比上涨2.6%,仍在3%左右预期目标内。

    猪肉价格关系民生。对此,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下一步将通过继续加力促进生猪生产、多渠道增加肉类供给、妥善实施冻猪肉储备投放等措施,积极开展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预计PPI同比涨幅将回升

    《报告》认为,PPI低位运行通常反映工业需求偏弱,但近几个月PPI同比降幅扩大主要是受基数效应影响,并不意味着存在显著的工业品通缩压力。〉〉〉〉03

    分享
    首页
    Copyright © 2012-2022 FCT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